《恐龙化石猎人:古生物学家模拟器》评测:好听的故事听听就好(考古学家恐龙化石有哪些名字)

现实中的科研发掘也很枯燥,但游戏至少该有点游戏的样。

得益于数字生活的便捷,比起从前的导游真人讲解,今天很多景区都专门配备有“数字讲解员”,游客们可以直接扫码获得景区地图,找到详细的文字资料或语音讲解。

一位关于恐龙化石搜寻过程的讲解员,这就是我对《恐龙化石猎人:古生物学家模拟器》从始至终的印象。

《恐龙化石猎人:古生物学家模拟器》有个很抓人的主题——体验恐龙化石猎人的生活。

你也许没听过“化石猎人”这个职业,但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这是个以寻找化石为生的职业。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期,英国就有一批化石猎人,这些猎人就像“换皮”的淘金者,挖掘的主要目的是将化石卖给收藏家。

恐龙化石猎人,自然是在化石的诸多分类中,专挑恐龙化石发掘的化石猎人。你是否已经想出这样的场景:一人一车前往人迹罕至之处(类比戈壁滩),在野外支起帐篷生火做饭,披星戴月于乱石堆中孤独穿行,只为寻找千万年前生命留下的痕迹。

这听上去就浪漫得不行,但是呢,恐龙化石猎人的实际生活,真的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恐龙化石猎人:古生物学家模拟器》很好地还原了这种体验——确实浪漫,但也枯燥,枯燥得不行。

我不清楚你怎么想化石发掘工作的细节,但我以前是这么想的,在上面提过的那个环境里,穿着印第安纳琼斯套装的人,拿着一个不断发出嘀嘀声的仪器,在鸟不生蛋的荒原上走来走去。

某个时间点,仪器的声音紧促起来,从“嘀……嘀……嘀”加快到“嘀嘀……嘀嘀……嘀嘀滴”,印第安纳琼斯的脸上浮出喜色,他从裤裆里掏出一柄工兵铲,走到仪器蜂鸣频率最高的地方,开始往下挖。

伴着越来越急促的蜂鸣声,地面上的坑也越来越深。随着铲子突然发出“噌”的一声,仿佛撞到什么坚硬的物体,于是琼斯加快了挖掘的节奏。黄土地上首先出现色差很大的一小片白,然后是逐渐显露出来的大片灰白,随后,一个完整恐龙头骨化石的局部切片出现了。

琼斯高兴地掏出手枪对天鸣了三枪,开始小心地清理恐龙头骨周围的土块。他把取出来的恐龙头骨化石放进背包拉上拉链,在夕阳的陪伴下开始煮咖啡,度过了充实的一天。

《恐龙化石猎人:古生物学家模拟器》的游戏体验告诉我,这种不负责任的脑补完全错了。

首先,不是所有的化石猎人都穿得想印第安纳琼斯,其次,化石挖掘并不像 “走到仪器反应最大的地点,开始往下铲土,把铲出来的化石装进背包”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漫长、繁琐又重复的过程。

化石不会自己钻出土里,你得推着GPR(探地雷达)小车走来走去,当小车的显示屏出现异常,就到了掏出铲子大挖特挖的时候。当你挖得足够深,出来几个看上去挺有故事的石块,你就可以进入第二步工序,但请注意,这不是在腾冲切石头,你不能直接给它一刀。

此时,地面上的石头才刚挖出来,为了方便盖革计数器对石头内部的检测,你得用小刀清理掉石头表面固化的泥块。当泥块清理干净,你就能拿出神奇的盖革计数器,判断石头内部有没有化石。如果结果很幸运,那你得给石头打上一层厚厚的石膏,等石膏固化,就将它装进有填充物的大木箱,运到化石博物馆,进行下一个场景的工作。

这就是你在化石挖掘现场要进行的绝大多数工作,说是全部工作也不为过。发掘过程就像一个拥有诸多条件的流程图,你得一遍遍过if-else的判定,重复重复再重复,直到试出一个正确答案。

简而言之,化石发掘的过程,就是你一遍遍切换工具不断试错的过程。你也只能通过这种最简单的方式,找到藏有化石的石头。这确实很繁琐,但发掘过程中的繁琐,其实还不是你在《恐龙化石猎人:古生物学家模拟器》最枯燥的体验。

在博物馆工作室处理化石才是。

想象一下,一个成年人类有206根骨头,一条成年恐龙自然不会比人类少,而一块化石里可能藏有十数根细小的骨头。你要做的事,就是从一整块石头里取出所有的细小骨头,然后对每根骨头进行复杂的多道清洁、护理工作,最终将它们拼成恐龙骨架的一部分。

这也是件看上去很浪漫的事——拼一套千万年甚至是亿年前的生产的乐高,但前提是必须清洁、护理并抛光每一块积木,怎么样,是不是没那么浪漫了。

当然,你可以委托AI进行绝大多数清理工作,可如果委托AI进行,本作本就不多的游戏性就又损失了一部分。这种游戏性的损失很难用好坏去评价,一方面,这种枯燥又重复的化石护理工作确实没什么意思,但另一方面,如果你不手动进行这枯燥重复的化石护理工作,你也没什么更有趣的事做。

这就是《恐龙化石猎人:古生物学家模拟器》最大的问题,它力求还原恐龙化石从发掘、运输再到护理、拼接和展览的全过程,但却没有在这些步骤设计配套的游戏玩法。如果说市面上绝大多数“步行模拟器”还有不错的叙事撑着,那么几乎没有叙事或者说没有优秀叙事的本作,就只剩下了枯燥无味的“步行”。

你就像在看一部没什么趣味的化石发掘记录片,唯一的不同是,每个无趣的步骤,都得点上几十下鼠标,或者划拉几十下手柄。

倒不能说本作设计错了什么,从在kickstarter众筹开始,制作团队就摆明要做这么一款纯正的模拟器游戏。因此,在缺乏游戏性,操作凝滞有待优化,还有不少恶性Bug的如今,它在Steam的评价依然是72%的多半好评——有批爱好者买账,比如参与ks众筹的1238名支持者。

谁会为这款游戏买账呢?当然是那些对恐龙或对化石猎人职业感兴趣的人。

现实中的化石猎人不仅历史悠久,还有很多传奇故事,是个有趣的特殊职业。但如果没有对化石的爱,那么这个职业的有趣只在于听他们的故事,或看他们发掘化石的Vlog。

国内科考发掘的热度不如国外,早年类似的专业常被调侃为“盗墓专业”,但国外有淘金热的历史积累,也有不少流传已久的故事。比如著名的英国化石发掘者玛丽安宁,家境贫寒的少女依靠发掘化石为生,却凭简陋的工具挖出了一具历史上最早的完整蛇颈龙化石。

你也许没听过这个传奇化石猎人的故事,但还记得《荒野大镖客:救赎2》里那位收恐龙化石的黛博拉吗,她的原型就源于玛丽安宁。当年英国生物界对蛇颈龙化石的反应,就和我们在游戏里看到全能龙一样。

可总有些故事,我们听听就好,参与其中未必有趣。今天人们聊起玛丽安宁都会尝试用“女性力量”去解读她的故事,给她安排上古生物学家的头衔,但她为什么会搜寻化石呢,是因为少女爱上亿万年前生命的浪漫吗?

不是,早年丧父又家境贫寒的玛丽安宁只是为了谋生。

同理,如果没有爱,很难想象哪些玩家愿意加入《恐龙化石猎人:古生物学家模拟器》的世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00040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ctw.com/17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