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燕 通讯员 丁岚/文
董旭明/摄
今天(11月24日),杭州地铁开通运营整整10周年。
2012年11月24日,浙江省第一条地铁杭州地铁1号线在武林广场始发,不仅吹响了浙江省交通治堵五年攻坚计划的号角,更悄然改变着城市空间。
2022年9月22日,杭州地铁516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全面贯通,成为全国第五座总里程超过500公里的城市。
10年来,杭州地铁线网累计客运量突破45亿乘次,在公共交通出行中占比超过68%。
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线路、彩虹服务,一组“七色”的关键词,开启杭州地铁再出发的新征程。
这十年,地铁与城市同生长
10年前,地铁1号线开通,改变了人们对“区位”的概念,西湖、湘湖、金沙湖,不过只是一趟地铁的距离。
2015年2月2日,杭州地铁4号线首通段开通,与已经开通运营的1号线、2号线东南段初步成网。这张网将萧山副城、下沙组团紧密相连,也将钱塘江揽江入怀,用地下动能推动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6年12月,杭州地铁三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总里程196.1km。紧接着,2017年6月,杭州市发布《轨道交通建设五年攻坚行动计划(2017-2021年)》,杭州将全面开通运营10条地铁线、2条城际线,建成总里程达446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这意味着,未来5年,杭州需要新建将近400公里轨道交通线网。
▲杭州地铁在市民中心站举办了一场专题展览
地铁与全体杭州市民共同见证了许多杭州的第一次。
2016年,在克服了高强度硬岩等难题后,地铁16号线驶进临安,成为第一条开通的城际线路;2018年,《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调整(2017年-2022年)》获批,杭州首条轨道快线落地,线网总里程达到516公里;2020年,地铁1号线三期第一次使用比普通盾构机宽一倍、直径达到11米宽的大盾构,穿越2000多米的钱塘江;2020年,杭州地铁第一次穿越正常运营的萧山国际机场……今年秋天迎来硕果,杭州516公里轨道交通线网筑就,实现十城区全覆盖。
▲展览上展出了杭州地铁1号线车辆模型和盾构机部件
四通八达的线网逐渐消弭了城市的阻隔。516公里线网为杭州打开了更多发展空间。从桑树蓼花开满的西溪,到一株杨柳一株桃的西湖,不过20分钟的时间;从城西科创大走廊到城东智造大走廊,地铁穿城而过,助力实现城市两翼焕新向未来;从铁路西站、铁路东站到萧山国际机场,三大交通枢纽已经实现串珠成链,无缝衔接。
10年前,地铁就用上了世界最先进换乘方式
为了充分考虑乘客换乘地铁的便捷性,早在1号线建设之初,武林广场站-西湖文化广场站就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换乘方式——同台换乘。
同台换乘也称“零距离换乘”,是将两个轨道系统的四条线路分别两两合用一个岛式站台,这样的设计,使得两条轨道系统的部分乘客实现同一站台上的换乘,从而方便乘客。
目前,杭州共启用了11个同台换乘站点,比如,1号线、3号线武林广场站至西湖文化广场站,1号线、4号线火车东站站至彭埠站,这些站点最大程度方便了市民出行。
有速度,更有温度。为了让轮椅乘客更方便,很多地铁车站的客服中心,设置了低位窗口——也叫“低位票亭”。同时,杭州研究并出台了《杭州地铁关于特殊人群使用无障碍轮椅踏板线网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在全线网共配置了332块无障碍轮椅踏板,并按照“首接责任制”的原则,实现“无缝衔接”,确保乘客“一路畅行”,安全、快捷地到达目的地。
最新款列车上,加载了更多黑科技
新技术和黑科技的加入,也让杭州地铁列车越来越“聪明”。
2022年9月22日亮相的19号线,更是加速驶向“中国标准”时代。首列中国标准地铁A型列车——19号线列车在杭州成功落地,提升了杭州地铁列车的标准化、智能化,增强了地铁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这列“踏浪飞渡”钱塘江的“中国标准”杭州地铁19号线既是杭州市第一条轨道快线,也是一条横贯杭州全城的轨道大动脉,把杭州三大交通枢纽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幸福线。
与其他列车不同的是,19号线还在车内设置了行李架,为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提供便利。
座位下方配备了USB充电座,在每两节车厢的连接处还设置了无线充电座,能够满足乘客多样化的充电需求。
另外,车厢内配有音频环路助听装置,音频感应环路驱动器输出音频感应磁场,让广播声音转变为磁场感应,被带磁线圈的助听耳麦接收,实现助听功能。
现如今,杭州地铁四期即将上马,梦想已照进现实。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ctw.com/22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