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在哪里?从「起点城市」到「支点城市」(广州大道起点和终点是哪里呀)

今年以来,有一个词在高层会议和主流媒体中被反复强调,那就是——双循环。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根据新华社昨天刊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毫无疑问,「双循环」是中央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论断,这个新格局将深远地影响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以及每一座城市。

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扮演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中国经济「外循环」的门户城市,「南大门」的称号实至名归。

而今,时代的主题将从「外循环」切换到「双循环」,广州会如何适应新的贸易环境、新的国家战略?广州能否在中国外贸城市中率先探索出一条新的转型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事实上,在今年8月召开的2020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广州已经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广州是实力之城、枢纽之城、机遇之城、品质之城,广大企业可凭借广州支点,可有效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有力撬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什么是支点?“给我一根杠杆,我就能够撬动地球”,阿基米德的这句名言人们耳熟能详。而有物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杠杆要能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支点。

双循环格局中的“支点”,这应该是广州一个最新的定位。

自我定位谁都可以,问题是,广州究竟有没有做“支点”城市的资格?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地理和历史中寻找答案。只有进入历史,才能让这个向来低调的城市露出它的底色。

01

广州在哪里?

如果有人问你,中国历史上唯一延续两千年的对外贸易中心、全球唯一千年不衰的商业城市是哪一个,你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答案是:广州!

真的是广州吗?广州凭什么?

第一个原因很多人都能想到:地理位置。

纵观岭南地理全局,周边山地发育出了三条大江,按照方位分别名为西江、北江、东江。三江奔流宛如岭南血脉,这就是珠江水系。它们在下游交汇冲积出了珠江三角洲 ,而三角洲的中心就是广州。

背靠大山,中有珠江,面朝大海,广州的地理环境堪称优越。而和其他滨海城市相比,广州有中国第二大河流珠江出海口,但珠三角低山丘陵罗列,台地纵横,又为置身枢纽位置的广州提供了天然屏障。

拿来对照一下就能明白,每年的台风肆虐都会对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带来很大困扰,但相较而言,同样临海的广州受到的侵袭却常常最小。可以说地理优势是建城两千多年的广州一直保持长久不衰的密码之一。

第二个原因很多人可能无法想象:后发优势!

后发怎么还有优势?

相对于早熟的中原文化,岭南文化本身是一种后发展文化。这种后发展,既可能是一个缺憾,更意味着一种创造新文化的机遇。曾经的帝国版图上,广东正因为僻处海隅而获得对外交流的机会,也正因为远离正统文化核心而使自己的文化面貌显得既多元又活泼生动。

广州获得后发优势还与中国城市独特的发展历程有关。

从先秦开始,中国城市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以政治功能为主导。看一个城市是否重要,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其行政和军事价值到底有多大。而城市的经济功能往往是一种附庸。在这种环境中,城市的发展必须依靠行政之手。

而由于僻处一隅,政治地理中的这种劣势反而推动广州很早就走上了经济支配经济驱动的道路。等到所有城市走到必须依靠商业竞争的这一天,过去仰赖行政资源而自得的人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广州一直是在闷声发大财!

02

海上丝绸之路:天赐广州的机遇

距今两千多年前,也就是秦末至西汉时期,岭南地区有一个地方政权南越国。

1982年,南越国文帝陵在广州市解放北路象岗山被发现,这是新中国建立后岭南最大的考古发现。从墓里发掘出的一个名叫“足厢”的银盒让考古学家大为震惊。

身为考古学家,地底下什么样的宝贝没有见过,这个银盒有何奇异?原来考古学家发现,不论造型还是纹饰风格,足厢都与汉代及其以前的金属器皿完全不同,而与波斯帝国的金银器高度类似。

墓中还出土了一些金珠泡饰,据外国学者研究,其焊珠工艺与埃及等地高度一致。【1】

这么多来自非洲、中东地区的物品在广州出现,证明最迟在秦汉之际,从南越国到波斯湾的海上航线已经贯通。广州汉墓出土了不少外国人形象的陶俑,正是当时东西方海上交往的见证。

众所周知,作为对外贸易的渠道,北方的陆上丝绸之路由于战乱而被不幸隔断。但人们追逐利润的动力是无穷的,海上丝绸之路就这样随之兴起。而这对广州来说,可谓天赐良机。

到了南北朝时期,广州已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成为外国商船来中国贸易的主要港口。

《南史》记载,梁朝新任广州刺史萧劢因为对外国商人比较宽厚,用今天的话说“营商环境友好”,外国商船来广州贸易的数量激增,地方财政富足,上缴给中央的军需物资络绎不绝,梁武帝大为赞叹:“朝廷便是更有广州!”【2】

而从广州出发,中国商人势力的触角也不断向外延伸,据国外的古籍记载:“中国的商船,从公元三世纪中叶开始向西,从广州到达槟榔屿(现属马来西亚),四世纪到锡兰(即今斯里兰卡),五世纪到达亚丁(现属也门),终于在波斯及美索不达米亚独占商权。”【3】

03

「商贸」是广州最本质的城市基因

南北朝之后,历经隋、唐、宋、元、明,浪花淘尽了天下英雄,但作为中华帝国的南大门,坐拥千年古港,广州身为对外贸易中心的地位并没有大的变化。

到了清乾隆时期,由于竭力想多赚钱的英国商人屡屡违反清廷禁例,乾隆皇帝下令增加浙海关税收,打算让英商无利可图而返回广东。但虽然增税,仍无效果,清政府干脆宣布封闭闽、浙、江三海关,仅保留粤海关对外通商。这就是广州一口通商格局的由来。

只保留一个港口对外贸易,这种封闭不值得赞扬,但对广州商人却显然是一个重大利好。晚清一个叫伍秉鉴的广州人就敏锐把握了这一机缘,攀升到了“世界首富”的宝座。

伍秉鉴这个“世界首富”的头衔是美国《华尔街日报》评出来的。他们的依据来自于美国人亨特的一份记录。

亨特于1825年到达广州,后来加入美商旗昌洋行,1837年成为该行的合伙人,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和伍秉鉴打过很多交道。回国后他写了一本回忆录叫《广州番鬼录》,其中有一节写到了伍秉鉴的资产情况:

伍秉鉴“究竟有多少财产,是大家常常谈论的话题;但有一次,因提到他在稻田、房产、店铺、钱庄,以及在美国、英国船上的货物等各种各样的投资,在1834年,他计算一下,共约值2600万元。”【4】

2600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其购买力如何?经济史学家进行过一个测算,估计1834年伍秉鉴拥有的2600万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美元!而在伍秉鉴时代,一个最富有的美国人的资产也不过700万元。

伍秉鉴为什么如此富有?不能不说到广州十三行。

1684年,广东官员招募了13家较有实力的行商,指定他们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由于一口通商,直至鸦片战争为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外贸长达85年,而伍秉鉴的怡和行正是十三行之一……

伍秉鉴成为世界首富,垄断自然是一大原因,但也与其作为商人的优异品质有关。否则无法解释世界首富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另外的行商。

在亨特的笔下,伍秉鉴“为人很俭朴,一则因为其性情如此,一则因为其身材瘦小,食量不大。而他的慷慨是无限度的。他的账目非常准确清楚,除绝对必需的以外,从不增加开销。”

一个美国商人由于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72000多银元却无力偿还,被清廷禁止离开中国。伍秉鉴听说后,当着这个商人的面将借据当场撕毁,对他说:“你是我的第一号‘老友’,你是一个最诚实的人,只不过不走运。”随手将纸片扔进废纸篓,并说;“好了!一切取消;你可以走了,请吧。”就这样,伍秉鉴在商圈建立了良好的信誉【5】……

04

从“ 起点城市”到“支点城市”

前几天,我又去了一趟广州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座催生了无数创富神话的千年古港已变身为“智慧码头”,全球第一个水平运输无人驾驶集卡自动化码头将于2021年投产,有望实现集卡无人驾驶和集装箱装卸远程操控……

站在那里,我想起了伍秉鉴波谲云诡的商战生涯,也想起了无数先贤在这块土地上奋斗的历史,不得不说广州是一座历久弥新、永葆活力、具备自我更新能力的魔性城市。

从2000多年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到今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支点城市」,有什么不同?

”起点“和”支点“只有一字之别,内涵却有很大不同,”起点“是单向度的,而”支点“是双向度的,它链接了内循环和外循环两个端口,而且要发挥杠杆效应,把握好两端的平衡。

从「起点城市」到「支点城市」,广州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发展难度更大,但站立的舞台更大、被赋予的定位也更高。

注释:

【1】李庆新著《濒海之地》。中华书局2010年版。

【2】李延寿著《南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

【3】王仲荦著《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1986年版。

【4】【5】《广州番鬼录 旧中国杂记》,广东人民2009年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00040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ctw.com/2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