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刷到一个小伙伴,拍了30多个视频,但还在为中视频计划而发愁。我看他拍了不少内容,每天要拍几百个镜头,很辛苦,但视频的视频和粉丝量都很低。
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与看法,希望能帮助那些正在三农领域创作的小伙伴们。
我们知道:中视频计划能有更高的收益
我们知道:一个人一部手机就能完成视频制作
我们知道:三农内容自带流量,更容易上热门
可是:为什么拍了那么久的视频,收益还是几分几毛?你可能没有被潜规则!!
冒着被同行骂的风险,给三农创作小伙伴们5个创作忠告,能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创作者,被人骂也值得了。
看稀奇看古怪,不如农村视频更实在。三农内容本身就带有神秘彩色,备受青睐,只要花点心思,你肯定能拍出热门内容,成为大V,增加收益,把日常生活变成钱。
首先:热门的三农作品,不是随手一拍就能成的。优质的内容一定有运营套路,只是我们看不出来罢了,这里总结了五个要点,也是给小白们的创作忠告了,希望你能认真看完。
第一:热门内容都是策划出来的
新手都有个坏毛病:开拍前胸有成竹,正式拍摄却一筹莫展。
经常有粉丝向我诉苦:说在没有开始之前,心里有N多的想法,一旦开始,却发现乱成一团麻,不知道如何下手。有时拍了一天,回家发现没几个能用的镜头,勉强剪辑一段,也没什么看点,平淡无奇。之所以要发出来,只是在安慰自己罢了。
热门不是那么好上的!
每天热门榜上的内容,都离不开策划。
这里的策划可以是脚本,也可以是提纲,也可以是大概的草稿,总之,你不能单纯地拿着手机出门搞创作,单方面的觉得自己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就能上热门。单相思,往往是最伤人的。
最好是先把我们要拍的视频写出来,形成一个文字内容。然后再提炼成短句,形成提纲,把这些提纲用视频镜头语言描述一遍。所谓镜头语言,就是:特写、全景、跟拍等,专业的说法就是:推、拉、摇、移、跟。
照着这些思考,一步一步、一个一个地去拍,并且拍到位。
比如你要去拍摄挖红薯的过程。其实,单纯的挖红薯是没什么看头的。那如何才可能上有看点呢,这就要策划了,给三个思路:
①:长时间没有回家,忘了自家的地,结果挖了别人家的红薯。巧的是那户人家正好与你有仇,两家人的矛盾再次恶化;更巧的是,在真挚过程中,对方脚滑摔倒了,怪你出手打人……各种邻里故事就来了
②:在山里烧红薯,吃得满脸黑碳,你一个猛回头,把前去叫你的人给吓一了跳,你也吓懵一圈,却不知道是什么回事
③:满满一背篓红薯,在回家的路上,刚好是个下破,碎得到处满地都是,头上,嘴里都是杂草~
我们可以脑补一下以上这几个画面,比起你单纯地去挖红薯,是不是更有看点、有笑点、有乐趣些?
离开了策划和安排,日常生活哪里还有什么看点呀?
你想想,本来我们对内容创作就不熟悉,单凭自己的感觉和所谓的“心中有数”,拿着手机胡乱拍一通,这是很难成为作品的。而策划、脚本、提纲这些东西,能让我们更有条理、思路更清晰。
说得土一点,就是:照葫芦画瓢,照本宣科。
第二:牛逼的镜头都是摆拍的
视频,大到影视国际大片,小到抖音记录美好生活。谁敢夸下海口能一步到位呢?
就连吴京、成龙这些一流的巨星,为了追求更好的镜头效果,都要摆拍,并且反复拍多次,并且第一组镜头都是单独完成。
而我们只是一个草根创作者,总是想拿着手机扫一遍,能一镜到底,就能成为热门,这太异想天开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炒西红柿鸡蛋这个事。一镜到底肯定能完成的,但是如果我们拍一个特写:一只手伸向老母鸡肚子取出鸡蛋。如果能拍到老母鸡护蛋啄你的画面,是不是更有期待感?
要拍出好的镜头画面,就离不开摆拍。
摆拍,不是坏事。就连春晚上的魔术表演都要请主持人做托,我们一个普通的草根创作者,没见过大世面,没有专业的技能,摆拍也就理所当然了。
比如:要表现雨雨天,农村山路难行,农活辛苦,那你就下雨天拍呀,背一大捆猪草,走在狭窄的小路,摔了个人仰马翻,全身是泥。就这么一个画面,它在农村一定发生过,但我们抓拍不到。所以,没得选择,只能摆拍
第三:偶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农村题材,本身有很强的神秘彩色,给人意想不到的观看体验,这就是偶遇,其实,很多的传统媒体大众媒体,都在使用这种手法。
比如,某某在某某机场偶遇大明星,在地铁遇到某人拍摄,在菜场偶遇某某领导,这种偶遇基本是事先安排好的。
大家去热门榜看一下,三农领域那些出门捡到肉、钱包,出海遇到漂流瓶、大鱼,泥潭里抓到黄鳝等等千奇百怪的偶遇,看似随手一拍的日轶事,播放量高得出奇。如果没有事先安排,哪来的惊喜呢,没有惊喜,谁看呢?
所以,下次你去放牛,就不要只是顺便割猪草了。而是意外遇到30岁的村花,听她倾诉大龄单身的酸楚,抱怨当前婚姻的负担,憎恨高不可攀的彩礼,鄙视拈花惹草的男人,这才叫偶遇呀——在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出现了。
如果你不事先安排好,荒郊野外就不可能遇到村花,就引不出关于婚姻的一系列矛盾,她又怎么能“语出惊人”,句句戳中受众心窝呢。
太普通的记录生活,没人看了,因为全世界观众都有一日三餐,五谷杂粮。之所以要看你的视频,是想看点不一样的。
第四:看上去不专业都是故意装出来的
三农短视频的天花板——李子柒,专业的人说他的视频拍摄手法太简单,一人一机拍到天荒地老,小白们天天模仿,却无人问津。
火爆全网的张同学——不专业的人又说他的视频老是晃动,模糊不清,胡子拉碴,家里乱糟糟,很多人西装革履、浓装淡抹、高清画质却很难破500;
在短视频时代,有太多太多不合理的地方了。实际是,这只是我们认识出了问题罢了。
不专业成了很多人出奇制胜的法宝。
这叫营销,叫错位法则,叫视觉错异化,叫降维……管他什么叫法名字,本质上他们都是故意装出来的。
特别是在竞争火热的当下,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题材。在平台上都已经存在多个头部大V了,人家的文案、剪辑、拍摄、策划等等,不用说每个环节都有专人把关,但人家轻车熟路,信手拈来,我们不能跟他们比。
我们作为新手,创作内容就是去大V账号上抢流量。
这就是很残酷的,比如我们拍在家做拉面,能比得过李子柒么、麻辣德子、王刚等这一系列大V么?比不过。
所以,不要动不动就去跟他们比设备、专业度、镜头手法、画质、音效等一系列专业层面的东西。
要退而求其次,用不专业的手法去做内容,张同学就是把这种“不专业”的手法玩到了极致。
记住:如果你真的很擅长,就得装着不懂; 如果你真的不懂,就得装着很牛逼。
比如,你很会烧竹筒饭。但是一系列的骚操作之后你却把它烧成了竹炭;你写得一手好字,但你不能正二八斤地写,找一把扫帚、狗尾巴草,蘸一下屋檐沟里的臭黑水,两手一挥手,就来一段“大江东去浪淘尽~~~”。
你不装,不出点洋相,有什么看头,谁没看过你的一日三餐,养猪放牛呀。
装一下,来它个出其不意。
比如,你老家有一个满是灰尘的算盘,找一个老先生与现在的年轻人,PK计算程度,来个平方、开方、根号,这就是看点呀。
第五:所有流畅的镜头都是练出来的
草根的世界里,没有一步到位,只有百倍千百,绝不喊累。
这个世界肯定有个别的大神,但是在他成为大神之前,一定是个小虾。
就拿切菜这个镜头来说吧,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盲切,简直是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看得人都为他捏一把汗。
诚然,这样的镜头感谁都想拥有,可是你拍了几次,练了几回?
日常生活,不能算是作品,它只能算是素材。要提炼、过滤、打磨。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做一顿早饭,要忙3个小时,可是直接把这3个小时全部传到网上去,没意义,但我们可以把这三个小时的素材进行再加工、编辑,形成30秒、3分钟的作品。
拍摄也如此,我们不能把切一整根黄瓜的过程用起来,而是挑选其中的几秒钟即可。切一根不流畅,那就再切一根、再拍一次,就这样把一个机械过程反复练习、拍摄。然后选择最好的那一段即可。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生活是生活,创作是创作,两件事不能混淆。
这就是潜规则,希望你能懂,并且愿意去被潜规则。
竞争很大,播放量很低,但不要气馁,找到问题根源,然后一个一个去解决问题,自然就能拨云见日,春暖花开。
最后,希望这些文字能带给你一丝丝帮助,愿你的自媒体之路更上一层楼。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ctw.com/8553.html